央妈不买债,债就不涨了?
央行官宣“暂停购买国债”1月10日早间,央行发布公告称,
“鉴于近期政府债券市场持续供不应求,中国人民银行决定,2025年1月起暂停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,后续将视国债市场供求状况择机恢复。”

自去年8月底央行正式将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以来,连续5个月都是净买入国债,期间国债还走出了一波牛市。

如今,央妈为何宣布不买了?
央妈,并未本轮债牛的驱动首先要明确,12月以来的这一轮债券牛市,和央妈自身买债关系并不大。
一方面,虽然央妈8月以来一直是净买入,但净买入额平均仅在每月2000亿元左右。
而根据Wind数据统计,去年8-12月全市场(包括银行间、交易所)平均国债现券成交额达到7.2万亿元,央行的买盘贡献还不到3%。

另方面,结合下半年国债利率行情看,
8-11月,国债利率整体是横盘波动,疯牛行情只出现在12月,显然国债买盘在市场上另有人在。

首先,是对宽松货币政策的憧憬。
12月,国债利率大幅下行的背后,是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时隔14年重新定调货币政策将“适度宽松”。
2008年,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,央行首次定调“适度宽松”的货币政策,并在9-12月内连续降准降息,政策利率下调200个基点以上。

因此,市场对于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有更多的期待,提前推动了一波快速的债牛行情。
另一方面,是特殊背景下国债的优质属性不断凸显。
对于银行,特别是中小银行机构来说,这两年信贷业务的收益风险性价比在不断下降。
即便贷款利率不断下调,但低通胀背景下,抬升了实际融资成本,压制贷款需求。
